內容來自sina新聞

天價學區房源於 重點學校劃分



  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,各地房價出現環比下降態勢,而一些地方的學區房卻成為"房堅強",逆勢上漲,甚至供不應求,從炒房變成炒"期權"。記者在北京、廣州等地采訪發現,有人花135萬元買個4.4平方米的房子,根本不能住,隻為給孩子買個進門證。即便如此,仍一"坑"難求。

  天價學區房,用金錢換取戶籍再獲得學籍,其背後隱藏著貧富分化的社會階層差異對教育獲得的代際傳遞:有錢者能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,傢庭條件差的學生就被擠到瞭邊緣。而深究其原因,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佈無疑是人們痛斥的對象。

  相對來講,擁有較好教育資源的都是那些所謂的"重點"學校,不少傢長正是為瞭讓孩子進入這樣的學校才選擇去購買天價學區房。換句話說,正是由於對學校的等級劃分,才助推瞭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配,最終衍生瞭天價學區房問題。

  事實上,我國不同階段的學校都存在著嚴重的等級劃分問題,上至"985"、"211"高校,下至"重點"小學,甚至幼兒園,政府都是根據學校的等級來分配教育資源的。在行政力量的支持下,那些在傢長眼裡的"好學校",本身口碑就好,教育資源豐富,吸引著更多的優秀學子,如此循環往復地累積下去,最終形成一種馬太效應。別說是天價學區房瞭,看看現今大學生就業中的院校歧視,不就是高校等級劃分的結果嗎?

  在現實中,這些"重點"學校的分化導致瞭嚴重的弊病:一方面,區域、校際間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惡化瞭基礎教育市場,通過金錢和關系獲得教育資源不僅造成瞭機會的不公,也加重瞭整個社會對公平的信仰危機;另一方面,在每一個階段的學生分流中,不同層次的學校由於其辦學質量和聲望不同,最終勢必對學生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,那句"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"並非純粹是無理性的表達。

  其實,早在上世紀蓋房子任何問題免費諮詢九十年代,看到"重點"學校所誘發的教育公平問題,行政部門便決定取消對學校的等級劃分。可實際上,"重點"學校是減少瞭,但取而代之的是"示范性"學校,稱呼雖然變瞭,但換湯不換藥,與之而來的自然是政府的重點扶持,以及一般學校享受不到的特殊福利待遇,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配自然得不到實質性解決。

  縱觀發達國傢,並無行政部門主導下為學校劃分等級的現象,學校的聲譽隻能由市場的認可度來決定。所以,筆者認為應該取消對學校的等級劃分,取消重點和非重點學校的區分,讓教育資源公平分配,而非單憑"重點"二字就可以攫取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。若如此,或許也是天價學區房問題的一解。



新聞來源http://cs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4-11-11/08294583156.shtml

彰化代辦信貸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menno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